相关资讯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0:10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又逢金秋,全国多地进入“晒秋”模式。

所谓晒秋,就是农民趁着秋高气爽,将收获的农作物放在户外晾晒,以便冬日长期储存。“秋收冬藏”,是一种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。

在食物逐渐富足的当下,晒秋衍生出更多人文审美价值,成为文旅消费的流量密码。最著名的“晒秋经典”莫过于江西婺源篁岭村。

每年秋季,篁岭民居的窗外会架上一个个红黄交错的晒盘。沿着村庄起伏的地势,呈现出五彩错落之景。这一特别的民俗风景,在2014年被评为“中国最美符号”,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。

但随着高涨的热度,晒秋有点“变味儿”。

展开剩余88%

据媒体报道,由于排队的人太多,篁岭景区专门出台“限时1分钟”的拍照规定,晒秋赏秋的人文内涵逐渐流于拍照打卡的“走马观花”。

但其实,赏秋不只有篁岭,我国不同地域还有很多小众但独具特色的晒秋美景:东北黑土地上的金色稻海、东南海风吹成的虾干鱼鲞、西北戈壁的辣椒海洋、岭南晒场上的道地陈皮......

今天,我们以绚丽的秋色为题,走进这些小众的“晒秋”风景,品味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。

墙头累累柿子红,人家秋获争登场 改自北宋·陆游《秋获歌》

从新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,到华北的云崖峭壁、东南的蔚蓝海岸线,一片片赤烈的“红”,给一贯素衣的山海染上最浓重的色彩。

新疆巴州的焉耆县,位于天山南麓盆地,光热条件充足,是培育红辣椒的绝佳土壤。每年秋天,广袤的戈壁滩会变成天然的辣椒晒场,高空俯瞰,一片赤红的海洋。

经过一个多月的阳光洗礼,这批辣椒将被运上全国各地的餐桌,成为人们脏腑里火辣的记忆。而在另一条流水线上,它们会被融进口红里,为面庞点上娇艳的色彩。

但红色不只代表火辣,华北平原上的“红果”,也诠释着红色的别样滋味。

河北省邯郸市涉县,是我国柿子的集中产区之一。当地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——“软柿子抹窝子,赛个火锅子”。

每年霜降前后,村民们会将未完全成熟的柿子摘下,削皮后穿串悬挂在架子上晾晒一个月,形成一面面橘色的柿墙。

而在太行山南麓,另一种红果“山楂”占据了C位。位于河南省辉县南寨镇的上腊江村,海拔1200米,三面环山、地势陡峭、沟壑遍布。

这里盛产山楂,但由于地处太行山云崖峭壁之间,村民们只能利用峭壁上形成的天然平台,作为山楂的晾晒场,形成一道绝壁晒秋的独特风景。

东南沿海,浙江宁波宁海县的强蛟镇,迎来了海鱼海虾的丰收季。由于洋流及淡水河入海的交汇作用,强蛟镇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。

为了保存鲜货,强蛟镇的渔民会将鲜虾进行水煮、腌制,然后自然风干翻晒,制成虾干。岸边码头、沿街晾架、自家庭院里都是红彤彤的虾干虾皮,与不远处的海岸线形成鲜明的红蓝对比。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 取自唐·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
在岭南,除了粮食需要晒秋,药材也得晒。尤其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中的上品广陈皮——新会陈皮。

广东江门的新会,种柑取皮已有700余年历史。由于地处三江汇流之地,盆地气候湿热,盛产一个特殊的柑橘品种:大红柑。

大红柑晒出的陈皮油脂饱满、芳香浓郁、药用价值高。每年秋季,新会的路边、广场、家门口甚至屋顶雨棚,凡是能见太阳的地方,都能看见一盘盘橘红色的陈皮。

而往北越过大庾岭,跨过粤赣交界线,物产风俗立刻不同。与喜食清淡的广东人相比,江西人的口味更偏香辣鲜甜。

在江西上饶市南岸村,每年秋季,晒场的竹架上会挂起一串串橙黄色的南瓜条,它们多数会被用来制作成上饶的一种特色小吃——南瓜粿。

南瓜粿由南瓜条晒干后加入糯米粉、辣椒等调料蒸制而成。甜中带辣,辣中回甜,风味独特。

近两年随着电商直播带货的兴起,这道上饶乡村的小吃逐渐走入更大市场,勾动无数人舌尖的乡愁回忆。

春种一粒子,秋收万颗金 改自唐·李绅《悯农》

继续北上,到达中国大陆的最北端,就是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。这里的秋天,由金黄主宰。

黑龙江五常,千亩稻田迎风穗花飘荡。自动化联合收割机行驶而过,在平整的田块上留下一座座金色的稻草堆,收获的稻谷被运往晒场统一翻晒,成为黑土地上最亮眼的颜色。

五常,素有“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”之称,是水稻的优质生产地,2011年被授予全国唯一的“中国优质稻米之乡”称号。

每年晒秋节当地会举办盛大的开镰活动,带领游客感受传统与现代收割的多元丰收体验。

当然,金黄不是稻穗的专有色。在安徽亳州,秋菊贡献了它独有的清丽,这里出产的“亳菊”是中国“四大名菊”之一。

每年秋季,亳菊迎来盛放期,当地菊园会以此为招牌,举办赏菊采菊活动,“采菊东篱下”的悠然闲适照进现实。

但亳菊的最佳功能不是观赏,而是制成茶叶。当地农民采摘后会通过熏蒸、杀青、晾晒等工序,制成亳州特产的菊花茶,销往全国各地。

还有一种黄,只有在西南的大山里找到。在贵州黔南的龙里县,遍布着一种浑身带刺的水果——刺梨。

虽然外表看起来十分危险,但刺梨却是公认的水果界维C之王,龙里更被誉为我国的“刺梨之乡”。

每年秋季,龙里县村民会将新鲜的刺梨采摘洗净,去除果刺和果籽后,在晒盘上晾干制成果脯。生涩的口感被尽数去除,只留下柔软的酸甜。

结语

一年四季延绵有序,人们在土地上年复一年的耕耘劳作,只为等待金秋的收获,用“晒秋”储存生活的希望。

这份独属于秋天的盛大仪式,让人们在大地的馈赠里,分享丰饶的喜悦,感受人与自然悠久深远的连接。

时至今日,晒秋不只具备农业生产的功能价值,更成为一个文化符号,承载现代人对田园乡愁的向往和想象。

封 面 | 周雨姗

撰 文|张天娇

编 辑|钱琪瑶

*本文为BOOK方物独家原创内容

未经BOOK方物授权不得转载,欢迎分享转发

发布于:北京市

上一篇:周三纽约尾盘,比特币期货涨2.9%

下一篇:没有了